文丨编辑来科点谱 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 9月3号那天, 大个头 运油-20A跟雄鹰似的从天安门上空飞过去,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国之重器勾住了,这可是咱们自己研发的“空中力量加油站”,是第一回公开露面,一下子就点燃了中国人的自豪感。 可镜头一切进驾驶舱,央视这些官方媒体一说出长机机长是谁,舆论焦点立马变了,大家从聊“这飞机多牛”,飞快转到 “这女机长也太飒了吧!” 而这位女机长到底是谁呢?
运油-20A外号“力量倍增器”,它的作用很直白: 在天上给战机加油, 歼-20、轰-6N这些主力机一旦接上它,就能飞得更远、待得更久,它带来的变化是整个战略格局的翻盘。 可想把这台大家伙的威力发挥到极致,对飞行员的要求绝不是“会开飞机”那么简单,它 需要飞行技术、心理素质、战术思维全都拉满, 谭红梅就是那种把这些能力融合在一身的顶尖选手。
她是重庆人,性格大大咧咧的,战友们开玩笑说她是部队的“颜值担当”,但她自己认准的身份只有一个——“战斗员”,这个词说明了她的定位: 不仅是飞行员,更是能在战场上冲得上、顶得住的战士。 谭红梅属于第7批女飞行员,本来人数就少得可怜,更别提要在男人占主导的大飞机圈里杀出一条路,那得付出多少努力可想而知。
改运-20那阵儿,她和同批战友过得跟苦行僧似的, 天天宿舍、食堂、学习室三点来回跑, 啥事儿都围着飞机转,航电系统复杂得让人头疼,她就一遍遍地抠细节,操作规程厚得像块砖头,她硬是给翻烂了。 结果不出意外她成了同批里第一个单飞的人,也是第一个当上机长的,从2001年飞行学院毕业到现在, 她已经飞了二十多年,换过6种机型。
每一次换装都是从零开始,都是把旧习惯清空再重学,这种折腾出来的不是烦躁,而是越来越强的适应力和抗压能力,长期的训练和飞行把她磨成了一块硬铁。 现在她一坐进运油-20A的驾驶舱里,双手攥住操纵杆, 立马就成了这台大家伙的“大脑”和“神经中枢”。
很多人知道谭红梅是“运油-20A女机长”,可当她的故事越传越广,大家才发现她家里还有另一位“重量级人物”聚赢盘,她的丈夫张浩, 也是空军某部的大型运输机机长, 比她入伍还早,是部队里公认的飞行骨干。 一个家庭出俩机长,这在全军范围内都能数得过来,两人既是夫妻也是战友,别人家吃饭聊天聊柴米油盐,他们家餐桌上的话题可能是航路、气象、战术配合,外人听不懂,但他们却有一种别人无法替代的默契。
不过,这样的“神仙组合”背后是极大的牺牲,2003年他们结婚,本以为能享受新婚甜蜜, 结果因为部队任务安排很快就被迫分居, 没想到这一分就是十多年。 这十多年里,他俩大多时候就靠打电话维持感情,每次张浩去执行重要任务,谭红梅都在电话那头悄悄支持他,08年汶川地震时,他开着运输机一回回往恶劣天气里冲, 把物资和救援的人都送进了灾区。
11年利比亚局势恶化,他紧急参与撤侨,把同胞安全带回家,马航MH370失联后他又参与过大海上的搜救任务,每一次他都在前线拼命,她就在后方守着那根电话线。 长期的分离让他们都学会独自扛起生活的难题,孩子的教育、家庭琐事,很多时候谭红梅都是一个人撑着,但她从没抱怨过, 因为她知道丈夫肩上的担子和自己一样沉重。
张浩曾给她写过信, 里面不光叫她“善良的好妻子”,还说她是“最信任的战友”, 这俩称呼其实就说透了他们婚姻的实在样儿——不只是两口子,还是能把后背交出去的同志。 直到15年这对聚少离多的夫妻才终于团聚,能过上正常的家人生活,对他们来说来之不易。
也正是凭着这份咬牙的坚持和肯付出的劲儿, 2023年他们一家拿到了“全国最美家庭”的称号, 这称号没掺半点虚的,就是对他们这种不一样的婚姻、那份合拍的默契,最真诚的认可。 无论是谭红梅驾驭运油-20A在万米高空延伸作战半径,还是张浩在一次次重大任务中挺身而出,他们夫妻二人的每一次起飞,每一次坚守最终都汇入了国家安全的宏大蓝图。
他们的故事完美诠释了什么是“小爱”与“大爱”的融合,对家庭的爱让他们彼此支撑,无后顾之忧地投身事业。 而这份对事业的执着, 最终升华为对国家和人民的“大爱”, 他们将对彼此的守护,扩展为对祖国蓝天的共同守护。 这已经超越了个人成就的范畴,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象征,它告诉我们,最先进的硬件装备必须与最坚韧、最纯粹的人文精神相结合,才能构筑起最坚不可摧的国防力量。 运油-20A是冰冷的钢铁,但驾驭它的谭红梅是有温度的,漫长的分居是考验,但他们共同的理想是火热的。
正是这一个个像谭红梅和张浩这样的军人,以及他们背后无数个默默奉献的家庭,将个人的价值、家庭的幸福与国家的使命实现了同频共振。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,个人理想的实现与国家利益的统一,是新时代军人最闪亮的勋章。
参考资料
华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