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首次公开"点名"中国,指责北京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。这一指控不仅缺乏实质证据,还伴随制裁中国企业的举动鸿岳资本,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。
泽连斯基在基辅新闻发布会上声称,乌克兰安全局掌握"铁证",称中国正向俄罗斯提供武器,主要包括火药和炮弹。
他甚至暗示中国"在俄罗斯领土上从事武器生产"。
随后,乌克兰政府宣布制裁北京空天翔辉科技等三家中国企业,冻结其在乌资产。
听起来很"严重",但中国外交部迅速作出回应,驳斥这些指控为政治操弄。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,中方一直积极致力于推动和平解决乌克兰问题,从未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,并严格管控军民两用物项。
说实话,泽连斯基的指控实在牵强。如果有确凿证据,为何不直接公布?反而说"下周将有更详细说明"。这就像小孩子打架时说"我明天带我表哥来"的逻辑一样荒谬。
1.泽连斯基的三重算计
泽连斯基此举背后潜藏哪些盘算?
第一重算计是争取更多西方军事援助。当前美国对乌援助陷入停滞,通过炒作"中国威胁",泽连斯基试图引起华盛顿警觉,从而加快军援步伐。这招"危言耸听"在过去已经屡试不爽。
第二重算计是转移国内注意力。最近乌军在库尔斯克等战场表现不佳,战事不利引发国内质疑声浪。通过制造"中国为敌"的新议题,能分散民众对战况的关注,维持其政治形象。
第三重算计是削弱中国在和平进程中的角色。中国一直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乌克兰危机,并提出了自己的和平方案。泽连斯基显然不希望中国在和谈框架中拥有太大影响力,因为这可能不符合乌克兰和西方的预期。
2.与美国的"默契配合"
泽连斯基的这番表演,背后有美国的身影。最近,美乌签署了矿产协议意向书,意味着美国有望获得乌克兰大部分稀土矿产开发权。这些矿产资源是乌克兰不多的"筹码"之一,而泽连斯基选择了美国而非欧洲。
这种情况下鸿岳资本,泽连斯基对中国的指责可以视为向美国交付的"投名状"。
美国也乐见其成——每当联合国召开乌克兰问题会议,美国代表几乎都会就"援俄"问题对中国发难。
这符合美国的战略需求:为日后在经贸领域打压中国制造由头,同时试图挑拨中欧关系。
显然,泽连斯基在充当美国的"传声筒"和"马前卒"。
3.自相矛盾的指控
泽连斯基的指控存在诸多漏洞。他声称掌握中国向俄提供武器的"铁证",却迟迟不肯公布。按照一般常识,如果中国真向俄罗斯大规模提供弹药,那乌克兰战场早已布满中国产武器的痕迹,这种证据不难收集。
更讽刺的是,乌克兰自己曾对外宣称"俄罗斯的进口武器零部件大多来自美西方国家"。现在又指责中国,前后矛盾,让人难以信服。
中国外交部已明确表示"坚决反对"乌克兰的无端指责。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,中国产品遍布全球,一些普通工业品可能会出现在各类设备中,这与所谓"军事援助"完全是两码事。
4.恶劣影响与危险趋势
泽连斯基这种"碰瓷"中国的行为,将产生多重负面影响。
对乌克兰而言,疏远中国这个全球主要大国,只会削弱国际社会推动和平解决的力量。中国一直主张通过政治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,并提出了相关和平倡议。泽连斯基此举无异于"关闭和平之门"。
对国际秩序而言,泽连斯基的做法加剧了世界分裂趋势。当今世界已经面临严重分化,乌克兰危机本身就是地缘政治博弈的产物。如今泽连斯基又试图将中国纳入对立阵营,只会使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化。
对和平进程而言,这种行为无异于"火上浇油"。当前全球都在呼吁尽快结束乌克兰战争,而泽连斯基却在不断制造新的对立,这与和平愿景背道而驰。
5.中国的原则立场
面对泽连斯基的无端指责,中国保持了一贯的理性态度。
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如一: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,关注各方合理安全关切,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。中方既没有制造危机,也不是危机当事方,更没有向任何冲突方提供武器。
中国不接受任何无端指责和政治操弄。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已经逐字逐句驳斥了泽连斯基的言论,强调中国不会向任何国家施压,也不会向交战双方提供武器。这一立场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。
中国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为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贡献力量。尽管受到无端指责,中国不会改变促进和平对话的努力,因为这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。
6.理性看待乌克兰局势
泽连斯基的这一系列动作,实际上反映了乌克兰当前的困境。随着战争持续,乌克兰的人力、物力和国际支持都面临耗竭风险。在这种情况下,把注意力转向中国,既是转移焦点的策略,也是寻求新筹码的尝试。
可惜的是,这种短视行为只会进一步孤立乌克兰。真正能够解决乌克兰危机的,不是制造更多敌人,而是寻求包容各方合理关切的和平方案。中国提出的和平解决方案恰恰是这样的选择。
对国际社会而言,泽连斯基的言行提醒我们在信息战盛行的今天,更需保持理性判断,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。未经证实的指控不应成为国际舆论的依据,而事实和逻辑才是我们判断是非的标准。
信任一旦失去很难重建。泽连斯基应明白,在国际关系中,信誉与诚信比短期政治利益更为重要。当下的乌克兰需要的是朋友而非敌人,需要的是对话而非对抗。
7.未来走向何方
泽连斯基的"碰瓷"中国举动,标志着乌克兰外交政策的一个危险转向。一个正在遭受战争之苦的国家,本应争取最广泛的国际支持,却反而选择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敌,这种做法令人费解。
随着战争进入第三年,乌克兰面临着严峻选择。是继续押注于美国的支持,还是寻求更加平衡的外交路线?是坚持军事对抗到底,还是考虑政治解决方案?这些问题将决定乌克兰的未来。
无论泽连斯基作何选择鸿岳资本,有一点是明确的:无端指责中国,只会让乌克兰的处境更加艰难。在国际政治中,诚信和理性永远比短视的政治操弄更有价值。
华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