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0年初,四川成都三桥南街的路边,悬挂着一块不大不小的招牌,上面写着“努力餐楼”四个大字。餐馆内,食客们来来往往,热闹非凡大通证券,老板娘黄体先穿梭其中,忙得不亦乐乎,脸上挂着忙碌却自信的微笑。
没多久,几位身穿灰绿色军装、身姿挺拔的士兵大步走了进来,他们直接坐下,毫不客气地高声呼唤老板娘点菜。当黄体先走到他们桌前,礼貌地为他们介绍餐馆的特色菜时,军人们却挥了挥手,冷冷地说:“我们只要一菜一汤。”
这一句话让周围的食客们纷纷抬头,心中不免升起一丝疑惑:这几位士兵似乎有些不寻常,为什么只点这么简单的菜品?难道他们是来找事的?可令大家意外的是,黄体先竟然没有生气,反而在原地愣了片刻,随即转身指示工作人员迅速清理包厢,安排他们进去。包厢门关上之后,黄体先终于露出了笑容,低声问道:“你们是组织派来的同志吧?”
原来,“一菜一汤”是黄体先丈夫车耀先临行时留下的暗号,多少年过去了,但她一听到这四个字,依旧能准确无误地识别出其背后的含义。
展开剩余85%然而,这次却轮到那几位军人沉默了。他们低下头,经过长时间的沉寂后,终于开口:“对不起,黄夫人,耀先同志在四年前已经被捕并就义了,我们现在才找到您……”
黄体先听到这个消息后,几乎支撑不住,差点摔倒。她的身体开始不自觉地颤抖,眼泪也终于忍不住涌了出来。车耀先,这个名字,这位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的名字,带着一种无尽的痛和悲伤,深深刺痛了她的心。
车耀先不仅是黄体先的丈夫,还是一位多重身份的英雄人物——他既是共产党员、军人、商人,也是一位餐馆老板。无数人熟知他的名字大通证券,但他的故事,却常常让人目瞪口呆,充满传奇色彩。
车耀先1894年出生于四川大邑县的灌口场。家庭条件虽不算贫困,但父亲的严厉让他从小便学会了自立。当他14岁时,父亲将他送入重庆的一家商号做学徒,期望他能早日成材,独立生计。年纪轻轻便涉足社会的车耀先,迅速成熟,并接触到许多进步人士和爱国青年。1911年,四川掀起了“保路风潮”,车耀先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保路同志会,踏上了革命的第一步。
车耀先是个坚定的爱国者,目睹民众疾苦、国家岌岌可危,他决定放弃商人身份,投身革命。1912年,在家人的反对声中,他毅然选择加入川军,成为一名士兵。凭借着出色的才能与学识,他在军中飞速晋升,短短两年就从一名普通士兵升至团长,成为刘湘的部下。
随着地位的提升,车耀先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深层政治和社会变革,逐渐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。他意识到,这是改变中国命运的力量,于是成为国民党内坚决的“左派”之一。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,他与不少共产党同志建立了深厚的联系,交换思想,探讨革命。
然而,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,发动了“重庆三三一惨案”,大肆屠杀共产党人。车耀先无法容忍这一血腥暴行,决定离开川军,赴日本进修军事教育,准备迎接新的革命挑战。归国后,他立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开始在成都从事地下工作。
车耀先的生活并非只是暗中筹划革命。他有着与众不同的爱好——烹饪。在其从事地下工作的过程中,他巧妙地将这一兴趣与革命事业结合了起来,开设了几家餐馆作为掩护。1930年,他在成都开设了两家餐馆——“新的面店”和“努力餐”。“新的面店”用的是从天津引进的机械设备,制作出的面条更加美观且制作速度极快,吸引了大量食客。而“努力餐”则是一家具有创新精神的川菜馆,车耀先亲自聘请了曾为护国军做饭的厨师何金鳌,创新了许多菜品,尤其是加入了当地不常见的海鲜,吸引了大批食客。
这两家餐馆不仅仅是车耀先为生活所开设的生意,更是他革命工作的一部分。餐馆作为一个公开场所,成为了党内人员接头的地点,表面上是经营美食,背地里却承担着重要的秘密任务。通过餐馆的盈利,车耀先资助了多个革命活动,包括支持抗日救亡宣传,并且向党组织提供了大量资金。
“努力餐”不仅仅代表着车耀先的生意心智,它的名字更象征着一种革命精神。车耀先希望这家餐馆能够为普通民众提供美味且价格合理的饭菜,让工人、黄包车夫、学生等各阶层都能享受美食,而这也是他对社会的贡献之一。他将“革命饭”这一概念融入到餐馆的经营理念中,也让餐馆成为了当地群众心中的一个象征。
尽管餐馆声名显赫,且社会地位逐渐提升,国民党依然没有放松对车耀先的监视。随着抗日斗争的深入,车耀先的行动逐渐引起了反动派的注意。最终,在1940年3月,国民党特务对车耀先及其同志进行了围捕,将他们送往重庆的看守所,随后转移至息烽集中营,车耀先在此被软禁长达6年。
在这一过程中,黄体先依旧坚守着“努力餐”的运营。由于丈夫经常外出躲避特务,她并不知道车耀先已被捕。黄体先虽然文盲,但她足智多谋,且十分聪明。在丈夫外出时,她独自管理餐馆,按车耀先的指示严格保守秘密。她记得丈夫的叮嘱:任何陌生客人说出“一菜一汤”时,便是革命组织的同志,不需要付钱,吃完即可离去。黄体先通过这一方式,保持着与丈夫的联系,等待着有一天能再见到他。
然而,车耀先最终未能归来。1946年,车耀先和其他同志在息烽集中营被秘密处决,尸体被烧毁。车耀先的遗体最终被移至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,而黄体先在战后终于得知丈夫的死讯,痛心不已。
在得知丈夫的死讯后,黄体先并没有放弃,她继续经营“努力餐”,并得到了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关照,最终将餐馆重新开设在了祠堂街的旧址。如今,“努力餐”已经成为了成都的一个历史象征,许多人前来凭吊缅怀这家有着深厚革命背景的百年老字号餐厅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华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