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坚定信仰者,我们从小就熟悉一个基本观点:内因与外因是解释事物发展变化的核心范畴。内因指的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矛盾,它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,决定了事物的性质与未来的走向。举例来说,种子能够发芽,正是因为它自身携带了遗传基因的潜在能力;而石头却无法生长,因为它缺乏这种内在的生命机制。与之相对的智云理财,外因则是事物在与外界发生联系与互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。外因并不能单独起作用,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。比如,鸡蛋孵化成小鸡需要外部适宜的温度,但温度只有作用到鸡蛋内部的胚胎上,才能推动生命的孕育与成长。由此可见,内因才是发展的源泉,而外因则是条件,两者结合推动事物的变化。若将这一哲学视角应用到越南的经济发展问题上,答案显然是:必须从越南内部的改革入手,才能决定其能否真正崛起。
根据越南官方公布的数据,截至2022年底,越南全国公职人员数量(不含国安与国防系统)约有225万,而当时全国总人口还不足1亿。直到2024年年底,人口才刚刚突破1亿(约1.01亿)。按照比例推算,相当于平均约50个普通公民供养一名公职人员。这种庞大的财政负担是否沉重?各级政府机构之间流程是否过于繁琐?潜在的权力寻租与腐败空间是否巨大?这些问题越南早已感同身受,因此才不断尝试推行行政改革。自1986年开始,越南就将精简官僚体系视作目标,然而此前四轮改革收效甚微,反而导致机构愈加膨胀、部门更加分散,权责交叉,管理出现碎片化。
展开剩余73%在这样的体制下,越南若要实现市场化,企业必然面临一系列现实障碍。民营与外资企业经常遭遇政府办事流程的拖延,政策执行效率低下甚至反复不定。除此之外,繁杂的手续也意味着高昂的管理成本,最终转化为各类税费,进一步压缩企业与个人的生存空间。近年来,随着经济取得一定增长,企业界的不满声音逐渐公开化。2024年10月的一场“商业与法律论坛”上,越南建筑承包商协会主席首次公开指出:越南法律体系重叠复杂,部分房地产项目的征地与拆迁竟然长达14年之久,企业往往要面对多达15部法律的交叉制约。具体而言,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征地程序需要177道手续,耗时接近300天;投资审批必须盖30到40个公章,往往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。每一个步骤都要求书面材料,并需多个部门逐级审批同意。这种低效显然阻碍了企业的发展。
越南政府并非没有动作。2024年6月,越南国会迅速通过了合并省级行政单位的决议,并于7月立即实施,虽然改革速度快,但也引发了部分担忧:在过渡阶段,审批可能更加缓慢,反而对企业运作形成新的障碍。然而,越南官方在当年12月明确表态:改革如同“吃苦药、切除肿瘤”,只有承受痛苦,国家才能重获健康。越南由此宣布启动第五轮大规模行政改革智云理财,其力度和决心之大前所未有。
2025年6月12日,越南国会通过新决议,将全国省市数量从63个削减到34个。其中,首都河内等11个省市保持不变,其他52个行政区被合并为19个省与4个城市。胡志明市在改革中规模空前扩大,吞并巴地头顿省与平阳省,越南希望将其打造成“东南亚的国际大都市”,乃至全球金融中心之一,这种雄心在过去难以想象。同时,越南也在政府层面进行机构精简:2025年2月,越南国会批准将政府部委由18个缩减到14个,部级机关由4个减至3个;关闭了5个国家电视频道;取消各部委下属的总局设置,并裁撤201个公立事业单位。其目标明确——在未来五年内削减20%左右的公职人员,即约45万人。
这场改革不仅是财政瘦身的举措,更是越南应对国际环境变化与内部矛盾的必然选择。过去数十年,越南依靠人口红利、廉价劳动力和外资投入取得了快速增长,但这些优势正在消失。面对贸易战与关税冲击,越南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影响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其经济增速将从2024年的7.1%下降到2025年的5.4%,并可能继续放缓。即便如此,越南仍坚定表示不会降低目标,仍希望在未来实现年均两位数的增长,到2045年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。
显然,唯有依靠“内因”的力量,越南才能找到新的突破口。通过行政机构大幅裁减、权力集中和效率提升,越南试图在内部矛盾的调整中孕育新的发展动力。这不仅关系到经济层面的增长,更深刻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结构。随着政府部门缩减、职位减少,权力必然集中,竞争愈发激烈。改革派将在这一过程中受益,他们能够提拔忠诚且务实的人才,加快推动进一步的改革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越南正寄希望于以“内因”为主导,来塑造未来的国家命运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华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